•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荣宝斋签约艺术家|“逆行者”崔晓东:刻意去创新并不真实

  • 荣宝斋
  • 2022年4月14日12时

1991年,时任荣宝斋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的王铁全,在炎黄艺术馆画廊看到几幅山水画,茂密苍雄的气象和蓬勃盎然的生机,几番吸引他驻足。出于出版人的敏锐与直觉,他找到这几幅山水画的作者,铁了心要给他出画册。


那时的崔晓东38岁,可他以治私学的方式研习山水画才不过一年多时间。对王铁全的邀约,崔晓东感到“受宠若惊”,他后来回忆说:“他是最早对我的山水画给予支持和肯定的人。



《崔晓东山水画集》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1992年




王铁全的别具慧眼,无意间推动了崔晓东艺术生涯的巨大转折。三十年过去了,崔晓东在山水画领域成就斐然。虽然中国山水画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自我更新的问题常常引发争论,但才华与勤勉相互浇灌,在崔晓东那里终究结出了繁盛的果实。诚如王铁全在那本画册前言里所写:“因为晓东吸吮着炎黄血统的乳汁,正悄然地传递着对自然和美的见解与不易察觉的感情。我绝不相信,一个现实画家真切自主的感受,诚笃理智的情怀与养生之地丰厚的滋养相加,会等于‘往古的枯朽蜕变’或‘一纸虚空的前程’。”




崔晓东,1953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籍贯江苏扬州,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并长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系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胄美术基金会理事长、炎黄艺术馆馆长,荣宝斋签约画家。



85’新潮的逆行者


崔晓东是以先锋画家的姿态登上画坛的。1985年,他的人物画巨构《历史的思考》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成为展览中唯一获奖的黑龙江省选送作品,后来被中国美术馆庋藏。



历史的思考 1985年



1986年,在黑龙江省画院任专职画家的崔晓东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李琦先生的研究生,攻读国画。时逢85’美术新潮风起云涌,大量涌入的西方思潮与现代艺术的理念、技法、形式冲击着艺坛。视野豁然开朗的艺术家们抨击传统而倾心变革,正如艺术史家吕澎所言,“一股势不可挡的现代艺术之风几乎在一瞬间便吹遍了整个中国的版图。”



人物肖像 1987年



人体写生 1986年



回忆起那段在央美的求学时光,崔晓东也说:“我当时对自己的作品以及中国画的现状都不是很满意,在学校接受了大量的西方的东西后,试图借鉴西方艺术来改造中国画,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苦苦地摸索……”



火之舞 1988年



藏族妇女 1987年



毕业创作,崔晓东画了一组历史题材的三联画《近代人》。这幅巨构毫无疑问耗费了艺术家巨大的心力,它恢弘而芜杂,包藏着改变艺术史进程的野心。



近代人 1988年



草原的花 1987年



但很快,崔晓东的艺术道路便迎来陡转。“当时非常疲劳,非常累,因为掏空脑袋在想怎么创新。”崔晓东回忆道。研究生毕业,崔晓东回家乡哈尔滨过暑假,在一本小画册中看见几幅黄宾虹的画,顿感天地清旷、精神振奋。“当时想休息休息,换换脑筋,就开始画山水。一画就发现特别有意思,着迷了。”


回京后,因入职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教学任务繁重,便也只在零散时间画一些小山小水。没料想,借由山水的曲径,从《芥子园画谱》开始,崔晓东慢慢深入堂奥,得以一窥东方传统美学的博大精深。


当周围的同侪还在为“中国画的现代化”争论不休,还在向着观念及价值更新高歌猛进,还在潮流的冲击中缓不过劲儿来的时候,崔晓东一颗躁动的心却安静下来了。他的兴趣由西方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国文化。



山水 43x66cm 2006年



疏林晚秋图 2008年



“《芥子园画谱》一直是大家批判的,是程式化,是泥古不化。我在内心里有一点反潮流的精神。大家都那么走,我反过来往回走。很多朋友都劝我,别弄这个玩意儿。”但崔晓东不听劝,他自顾自成为时代潮流中的一个逆行者。


直到四五年以后,整个艺术界才开始反思,开始和他一样向后瞻望,回归传统。于是“逆行”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先锋”。



擅画桂林山


有人问崔晓东半路出家画山水画,却搞得风生水起,有什么秘诀?崔晓东思忖再三,觉得不过凭借身上的一股踏实与韧劲。


“我是循规蹈矩的人,信奉实力,你要从事这个专业,就必须将这个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功掌握扎实”,而按照李可染先生的说法,绘画是要一辈子做基本功。


黄宾虹说:“画不师古,未有能成家者。”在学山水画的头几年,崔晓东孜孜矻矻师法古人,山水画里的形式规律、笔墨韵味、美学精神,只有在一笔一画的临摹中才能体悟深透。



燕山雪景 254x124cm 2004年



李白诗意 2004年



从《燕山雪景图》《疏林晚秋图》《流水间过岳麓西》《清居远山图》等画作中,可以见出他对范宽、李成丰富的勾皴点染的把握,而在《李白诗意》《自耕自织自在心》等作品里,又能知晓他对元人画意别有会心。


自从在央美担任山水画教师,他又开始带着学生走出画室,来到大自然中,师先辈,也师森罗万象。而此时他的画作,在承续传统之外,也愈来愈有了戛戛独造的面貌。



“开始学生们没钱,写生都在北京郊区。后来学生也都有钱了,都想走远点。我就领着他们往远走。”去过甘肃、张家界、太行山、江西苗寨、重庆巫峡……去得最多的是桂林。崔晓东毫不谦虚地说:“画桂林,我画得最像。”




桂林四季一 138x34cm 2015年



桂林四季二 138x34cm 2015年



桂林四季三 138x34cm 2015年



桂林四季四 138x34cm 2015年



2015年所作的《桂林四季》,以大块墨色晕染山的轮廓,又以明丽跳动的色块切割绿野平畴,近树含烟,远峰如黛,画面顶端留出一线或明或暗天际,给人透气舒畅的观感。类似的还有《秋江图》《桂林大地春意浓》《桂北初晴》《秋山如妆》《绿满原野》等作品,在画中错叠排列的山峦遥相应答,简直可以说温厚可爱,是崔晓东笔下独特的南国风致。


“桂林也看不到这样的景。桂林都是平地,就算有一座山,看到前面的山就看不到后面的山。实际上桂林的山你也上不去,我的视角是俯瞰,来源于自己的想象、理解。”崔晓东说。



漓江记游 2012年



著名艺术评论家刘曦林评价《漓江记游》一画时感慨:“当他用泼墨来画山,用绿色来画这些稻田的时候,黑和绿再加上赭石幻化出一个新的境界,在宋画里没有的境界,或者说他把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结合在一起,画出了他自己的感受。”



阿尔卑斯山脚下 136×68cm 2013年



同样自出机杼的还有崔晓东去瑞士访学时期创作的一系列阿尔卑斯山风景。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一画里,远山白雪皑皑,庄严静穆,近处是暖色的田野,色彩斑斓的树林,以及树荫掩映下错落有致的房舍。人类居所的安妥和暖意,与雪山象征的自然的冷冽、崇高与旷远形成对照,使得这幅作品充满浓郁动人的尘世气息。


“瑞士驻华大使特别喜欢这张画,他说他家就住在阿尔卑斯山下。”崔晓东透露。这幅画被借去大使官邸,在客厅里挂了好几年,直到大使任满离开——借以慰藉他绵绵的乡愁。




刻意创新并不真实


近年来,崔晓东创作了一系列红色主题绘画,除了在山水画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复书写与辨认,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向度。

《韶山毛主席故居》《泰山旭日》《井冈山》《香山十月》《长城万里》《秋满关山》等,是该类型的代表作。这些鸿篇巨制,少了风景写生的莽苍秀润,却多了刚正雄强与大气磊落,凸显出崔晓东画风与人格的另一层次。




山毛主席故居 240x380cm 2017年(请翻转手机观看)



井冈山 125x248cm 2020年(请翻转手机观看)



“我父亲就是新四军老战士,我也看了很多党史。我很早就画红色题材。走过长征路,画过腊子口。”崔晓东说。受到李可染创作七幅《万山红遍》的启迪,崔晓东运用不同的手法创作了七张《香山十月》,表现北京香山深秋十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画面上的红叶使用传统中国画颜料朱砂,观之炽烈奔放,耀目璀璨。



香山十月 2017年(请翻转手机观看)



香山红遍 240x200cm 2021年



有意思的是,在画完了七幅《香山十月》之后,崔晓东意犹未尽,又陆陆续续画了许多幅《香山》。“七张以后,就不提《香山十月》了,但我还是画香山。一张比一张好,下一张比这一张还会好。”崔晓东说。或许,他在这一主题中倾注的不仅有创作与审美的激情,更有对革命年代的回望,对历史的经年省思,以及一位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


无论在师长还是在朋友的印象里,崔晓东都谦和儒雅,沉稳静定。可在创作方面,他却像“脑后生反骨”,总有些“反动”精神。



岭南绿野 2015年



秋满关山 125x198cm 2020年(请翻转手机观看)



三十年前,他逆着时代潮流拥抱中国画传统,义无反顾踏入山水画的畛域。三十年后,他依然无惧充当“逆行者”,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理念、方法、规矩,总有自己的主张。


譬如,关于学院中人热衷的采风写生,他说:“直接照搬生活也不行,更多是要把生活中的东西拿来提炼。”“现在我觉得我已经可以不写生了。需要静下心来把生活中的东西提炼、概括,重新表达出来。”


关于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革故鼎新,他说:“我不想创新。”“我现在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表现我的感受。”“你可以搞传统,不创新,在传统里涵咏。新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刻意去创新并不真实。”


对于向被奉为圭臬的先贤遗训,他也持质疑态度。“李可染说,‘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我是不太赞成的。你可以打进去,你可以不出来,你可以不打进去,实际上真的打进去你就出不来了。”


他深感当代人对传统缺乏真诚与敬畏。现在在央美带研究生,一个学生三年只准琢磨一个人,有学董其昌的,有学龚贤的,有学范宽的。“反正效果特别好。笔墨很专业,很地道。”“说容易,做起来难。真和范宽画成一个样,那就是大师。



崔晓东在创作



可他对自己的创作也同样严苛。年轻时众星捧月,难免看谁都不行,有点儿“狂”。年纪愈长,反而愈加谦逊,“觉得自己差远了”。


如今,虽然各种事务繁忙,他每天坚持沉心静气,画画三四个小时。他还保有相当的激情和紧迫感,总是感到无暇他顾,因为山水画里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拿出一批气势雄浑的新作,也不见有丝毫骄矜态度。崔晓东说:“我觉得我应该比这画得更好。我还没有实现我自己的梦想。”




详情咨询荣宝斋当代艺术馆

联系电话010—63039308





内容来源 | 荣宝斋当代艺术馆

编辑|李晓婉  审核|刘蓓


请扫码关注荣宝斋各官方账号

更多精彩等您来欣赏


荣宝斋公众号

荣宝斋视频号

荣宝斋抖音号

荣宝斋快手号


以文会友 荣名为宝


官网:http://www.rongbaozhai.cn

投 稿 邮箱:rbzapps@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