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们做过一期年终盘点《哪些考古发掘最终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今天答案正式揭晓啦!
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成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鲜滚热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初的预测中了几个(按时代早晚排列)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反映高原早期人类栖居形态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何嘉宁
此次入围项目——稻城皮洛遗址,被誉为一次具有世界性重大学术与社会政治意义的考古新发现,将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学术影响力。
皮洛遗址位于稻城县,海拔3750米。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近万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首次建立了中国西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遗址发现的手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为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关键的证据;遗址连续的地层堆积、完好的埋藏条件和清楚的石器技术演变序列展现了早期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历史进程,为研究人类扩散、适应高海拔环境提供了重要信息。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皮洛遗址执行领队郑喆轩透露,皮洛遗址第一阶段的野外考古工作已于2021年11月结束,目前正在进行资料整理的关键阶段。出土遗物方面,目前正在进行石器整理工作,包括石器拍照、绘图、测量、统计分析等等一系列工作。遗址环境考古、年代学、古DNA等多学科工作,各个团队也正在有序推进。同时,考古队也在为今年的发掘及遗址未来长期的保护和利用做一些前期的准备。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填补“中原玉文明”起源空白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马俊才
位于南阳的黄山遗址,经过考古界的确定,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极其丰富。尽管目前发掘区域只占总体的百分之一,面积2000多平方米,但已出土砂岩质制玉石工具磨棒近1800件、玉器50件、玉片3518件、玉料4500余件,还有大量的玉料、石器、陶器与少量玉器原地保存。
黄山遗址发掘区全景与独山鸟瞰(东北向西南)
南阳黄山遗址的稀缺和可贵在于,不仅发现了仰韶时期大型聚落,其玉器加工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的空白,改写了考古学中没有中原玉文明中心起源的历史。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来说,势必增添引人注目的文物考古“新高地”,更增添了延伸数千年的玉文化“基因密码”。
玉璜系列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发现4700年前完整木结构建筑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郭伟民
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地处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该遗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2018年进行系统考古调查勘探。2019、2020、2021年连续实施考古发掘。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收获重大:
考古发掘现场工作照
一是鸡叫城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其三重环壕的聚落结构在长江流域属于首次发现。鸡叫城聚落完整经历了史前稻作农业社会从初步复杂化到文明起源、发展、兴盛及到衰落的完整过程,是研究我国史前社会与文明过程的典型标本。
二是厘清了鸡叫城聚落群鼎盛时期的整体布局。在石家河文化时期,鸡叫城形成了由城址、城外遗址点、外围环壕与沟渠组成的网状水系及其间稻田所构成的城壕聚落集群,呈现出史前稻作农业文明繁盛的社会图景。
三是在城址内揭露出一批重要遗迹,其中F63规模体量之大,保存之完整,刷新了我国木构建筑史。另外遗址复原稻谷重量达2.2万公斤,大面积集中分布的谷糠堆积,以及一系列大型建筑台基等,也都是近年田野考古中少见的重大发现。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五千年前的“古城”重现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朱超
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总面积约 80万平方米,其中大汶口文化城址面积约40万平米。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50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岗上遗址大型城址的发现,连同一批显示了社会剧烈分化、财富集中于大墓、突出器物箱的棺椁制度及一整套陶玉骨牙器为代表的礼器等,为实证海岱地区以至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大量明器化陶器批量化生产及高等级玉、石、骨、角器的出现,显示了岗上大汶口时期聚落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加上以岗上城址为中心的区域聚落群的调查,有助于在社会生产和区域聚落形态上理解岗上的中心属性。
北区大汶口文化中期房址
南区墓地出土典型玉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创新考古系统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雷雨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从2020年3月启动发掘至今,共计发掘面积1202平方米,初步摸清了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布局。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2000余件,其中铜器1000余件、金器520余件、玉器53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50余根,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玉璋、神树纹玉琮等,部分文物的造型和纹饰前所未见。
新发现的前所未见的遗迹和文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将深化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场景和祭祀体系研究,弥补以往这方面研究的缺陷和空白。同时,进一步实证和阐释“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
本次考古发掘以及其中创新使用的现代化多功能保护平台、恒温恒湿考古发掘舱、现场应急保护实验平台、多功能考古发掘操作系统、远程控制系统、不间断高清数字记录系统等,将对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等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四号坑出土扭头跪坐铜人像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收获了一批中华文明瑰宝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梦县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罗运兵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点评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说,云梦郑家湖墓地的考古成果是秦大一统的真实例证。
本次发掘收获了一批中华文明瑰宝。1、珍贵的文字材料:包括遣策、铜鼎铭文和长文木觚。2、罕见的葬具木板画:年代为战国末-秦代和秦汉之际,题材均为首见,填补了这一时期中国墓葬绘画的材质与类型的历史空白,对追溯中国墓葬壁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艺术史与思想史上的重要发现。3、精美的秦文化漆器:保存完好,工艺精湛,纹样独特,年代集中在秦代前后,为研究秦代漆器的生产流通、工艺美术提供了关键材料。
葬具木板画
这次考古发掘还丰富了秦文化的历史内涵。清理了一批难得的秦文化饱水墓葬,极大丰富了秦墓资料的完整性。漆器中不少纹样与器形为首次出现;木板画和漆器的图像题材为研究秦人的宗教思想、服饰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文字材料反映了秦文化的文字演变、名物制度和青铜器流转情况,也映射了秦人的思想倾向。这些材料从实物、图像、文字多个层面展示了出关秦人的丧葬习俗、思想观念、生活状况、社会结构的历史细节,以及秦楚融合的文化变迁过程。
漆奁漆盂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纠正了千年乌龙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马永嬴
西安江村大墓的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包括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着衣陶俑
南陵外藏坑出土金器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创造了唐代考古的多个首次
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陈国科
武威市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地处祁连山北麓。自1915年弘化公主墓志发现以来,武威南山地区已有多座吐谷浑王族墓葬及墓志被发现,因墓志记载归葬地多为“阳晖谷”,所以这一区域也被称为“阳晖谷陵区”。
通过持续的考古工作,现可初步将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分为以慕容智墓等为代表的岔山村区(大可汗陵区)、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等为代表的青咀-喇嘛湾区(阳晖谷陵区)和以党氏墓等为代表的长岭-马场滩区(白杨山陵区)三大陵区。墓葬均具有唐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
慕容智墓出土翼兽纹、凤纹锦半臂
该墓群的发现使我们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生动揭示吐谷浑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并从中窥见归唐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典型案例,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学术支撑。
慕容智墓出土金银餐饮器具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边塞军事建置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胡兴军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这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系统揭露遗址全貌,明确烽燧为唐代“沙堆烽”故址,为边塞军事建置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考古发掘工作照
该遗址累计清理出土各类文物1450余件(组),均为戍边将士日常生活、工作实用器物。其中883件文书(纸文书758、木简119、帛书4、刻辞2)最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国内遗址考古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书资料,也是首次发现的唐代汉文木简实物标本。文书所记录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交通、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诸多内容均为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对上述考古成果表示认可。“从整个敦煌吐鲁番乃至西域地区出土的唐代文书来看,这座当时称为‘沙堆烽’的遗址出土的文书是一组相对完整的烽燧文书群,与敦煌吐鲁番文书多为寺院、墓葬出土的二次利用文书不同,它们是实际应用的文书。它们让我们认识到唐朝烽燧的作用和日常运作情况,大大补充了唐朝军事防御制度的细节,也证明了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稳固控制,以及对丝绸之路的路政建置的持续维护。”
文书 开元四年八月四日牒下界内所由为加远番探侯防备等事
文书 入大城报西州裴司马等事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中国古代完备宫殿的蓝本
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
项目负责人:王志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凤阳兴建的都城。由于史料记载简略,明中都前朝主殿的形态一直成谜。历经7年的考古,累计发掘面具达到9600余平方米,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宫殿总体呈工字形,由前殿、后殿与穿堂组成,前殿与后殿均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宫殿台基前高后低,与北京太庙的做法相似。明中都在设计之初就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着重突出的是中轴线上的宫阙和建筑布局。宫城规模84万平方米,较北京故宫的72万平方米,还大12万平方米。
明中都是明清第一座真正体现京师之制的都城。明中都中轴线相关遗址的发掘揭示,将宋开封、金中都、元大都、明南京和明北京城串联起来,为其填补了关键空白,这种串联也体现出中华文化基因的世代相传和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特点。目前,明中都遗址已经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伴随着发掘和保护,让世人又重新感受到这座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皇宫的恢宏气魄。
出土的部分琉璃瓦当
往期精选
·
·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