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一脉相承、叔侄情深——笔札方寸忆大千

  • 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
  • 2022年3月18日04时
二十世纪中国最知名艺术家张大千的一系列珍罕诗词手稿现正于上海匡时2022第四期网络拍卖会呈献。


张心嘉,又名嘉德,1928年生于上海,是张大千二哥张善孖的幼女。张氏一家曾客居苏州网师园,张善孖在网师园中养虎写生作画,心嘉亦拜入大风堂门下,在园内跟随父亲及八叔读书习画。

苏州网师园局部

1937年,随着战争的爆发,局势风云变幻,张善孖携全家流离转徙。一家人先到湖北宜昌,最终迁居重庆,翌年旋即又远赴欧美筹款募捐,四处奔波,日久积劳成疾。
1940年10月,张善孖回到重庆后因病溘逝。张大千当时已从成都启程前往敦煌一个多月,收到二哥病故的消息后悲痛万分,立即率众人返渝奔丧。是年心嘉仅11岁。自此,张大千对二兄的遗孤慈爱有加,尽力照抚,矢志不渝逾四十载。
1979年,年已八十的张大千寄出一封家书:“嘉侄:盼汝速来。申请先到香港徐伯处,然后转到摩耶精舍,甚易。” 只言词组间,大千不负二兄临终之重托、寄望叔侄能团圆之情流诸笔端,跃然纸上。
心嘉不久即带着女儿段端启程前往香港,不料台湾当局迟迟不允放行,以致停滞香港数月,段端入读当地寄宿学校。而经过张大千四处奔波后,心嘉终于获得特许,来到外双溪畔摩耶精舍,一直伴随大千度过晚年最后的时光,助其整理文书诗稿、家宴菜单等,其中不乏大千题 “嘉德爱侄” 之作。

张心嘉与张大千、徐雯波合影于摩耶精舍

40多年后的今日,上海匡时为回馈新老朋友们的支持,特呈献张心嘉旧藏张大千诗稿,以飨藏家。

张大千(1899-1983)行书七言诗稿
识文:从北人乞海棠。君家园里好风日,终到春来百卉开。相得杨妃初睡起,乞分一(一)树海棠栽。

拍品链接


根据作品内容及侯北人《念大千居士》一文的回忆,此手稿应为1970年大千迁居美国加州修建“环荜庵”时向侯北人索海棠花所作。


张大千(1899-1983)行书七言诗稿
识文:白发行春自笑狂,朱颜殢酒梦俱香。携手从人妒,我亦梨花压海棠。
拍品链接

当侯北人收到张大千的索海棠诗后,将两株垂丝海棠和两株西府海棠,给他亲自送去;临行之先,又记起张大千所作一幅梨花立轴,一片娇艳,因想梨花的淡妆素抹,也必为大千所喜爱,于是又多带了一棵梨树。想不到当张大千看到海棠梨树之后,对侯北人默然而笑。许久,侯北人才恍然想到了梨花海棠的故事,起了侯北人有一幅画被大千索去,画上曾誉他白发红颜为世外散仙的句子。

张大千(1899-1983)行书七言诗稿
识文:有限温存无限忧,梅花聘得海棠口,(不)自缠自缚蚕收口,揽断愁肠寸寸柔。
款识:爰。
拍品链接

张大千(1899-1983)行书七言诗稿
识文:尹邢避面原虚语,梅聘海棠愿亦偿。从此人天无缺憾,老夫真个为花忙。
拍品链接

从此之后,大千为了寻找喜爱的花树,为了布置环荜庵的园林,与侯北人走遍了远近各城所有的花圃,以求原产中国的名花异树。一次张大千对雯波夫人自嘲道:“北人与我,真成了寻花问柳的朋友。”

张大千(1899-1983)行书七言诗稿
识文:十年海国觅生涯,结个茅堂不似家。一阜新叶堪慰酒,出门一岁有梅花。梅开喜赋寄目寒。
拍品链接

此稿为张大千赠好友张目寒所作。张目寒是安徽霍邱人,早年在鲁迅任教的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学习,曾参加北京著名文学团体“未名社”的发起工作;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赴台后曾任后“监察院”秘书长.为于右任先生的重要幕僚。张目寒作为国共双方共同尊敬的爱国民主人士,始终雅好书画艺术,与张大千、溥儒、黄君璧、台静农等著名书画家过从甚密,一生乐为艺事奔波.张目寒本人亦有多篇艺木研究文章传世。张大千与张目寒二人虽同姓,一为川人,一为皖人,即为同宗.亦属挚好。在大干的生平重要经历中,张目寒的作用举足轻重。


张大千与张目寒合影


细品张大千书法,笔笔有力,但这种力并不是一味求其表面上的张扬外露和剑拔弩张,而是使力与感情相融合的,藏于笔墨之中的锥沙印泥之妙,甚至隐约可在运笔间感受到山水画的意境,书画融合于一体,可以说是达到了“骨力”与“内美”的和谐统一,实为艺术上的精深境地。

张大千(1899-1983)行书七言诗稿
识文:已绝尘缘断世情,结根岩岫见峥嵘。如何障日干霄质,屈节(已为)低腰管送迎。
拍品链接

这种宽博的基调,与他晚年创作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不能不说是一种契合,也恰好是大千“艺术为感情之流漏,为人格之体现”的最好注脚,这批珍罕诗稿富含了张大千艺术创作实践的万千灵感,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献价值。


COUNCIL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