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Henss 珍藏 | 马拉王朝绿度母像
此尊宁静而优雅的度母像出自Michael Henss珍藏。Michael Henss为备受尊敬的喜马拉雅艺术学者、鉴赏家及收藏家。马拉王朝早期(1200-1482年)堪称尼泊尔造像艺术之巅峰,此度母像诞生于此时代之下,成为其古典的审美理想与独一无二的造像工艺之典范,传世再无可相较之作。![]()
度母面容如月,明媚而温婉,应是喜马拉雅的土地上最受喜爱的佛教女性神祇。西藏每一佛教之分支皆供奉,各经书亦皆见其种种形影。度母十字心咒及普贤王如来所述之《二十一度母礼赞文》为藏人自儿时便耳熟能详之典。尼泊尔人对度母之爱戴亦如是。Hilary Roberts(编),《The Great Heritage:Himalayan Art through the Eyes of Art Dealers Chino Roncoroni and Iwona Tenzing》,旧金山,2020 年,324号David Tremayne Ltd,伦敦,1984年Michael Henss珍藏,苏黎世,1984年至今![]()
度母目光柔和,珠宝瑰丽,蓝莲花盛开于度母左肩,无比夺目。度母像右手通常结无畏印或予愿印,而此造像之右手伸出,掌心下倾,为恩赐与庇佑之意,此种特殊造型为作为主尊像的解脱八难护佑母所独有。其头戴华冠,身躯自然婀娜,裙裾形成灵动的簇簇褶皱。造像周身曾施冷金,头发则饰以青金石颜料,表明度母像曾经供奉于西藏。而其美丽与神韵,既现世又超然,将理想之少女样貌与庄严之天人灵性合而为一。![]()
尼泊尔造像以其独具风格的典雅与细腻灵动着称于世,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人中与无与伦比的造像技艺一起代代相传。纽瓦尔人为当时亚洲大陆上最超凡的艺术家,西藏以及中原王朝皆委托他们以进行重要佛教艺术之创作。马拉王朝(十三至十八世纪)被称为尼泊尔艺术的黄金时代,其早期之艺术成就尤为突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得以形成,而造像则带有一种轻柔和暖的神情。![]()
此尊度母像正诞生于此特殊的时代中,成为纽瓦尔之美的典范。通过将其与十三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造像和唐卡相比较,她当属十三世纪之作便一目了然。鲁宾艺术博物馆所收藏之著名的难近母铜像(C2005.16.11 )铸造于十三世纪,其缯带之大小及样式与此鲁宾之例如出一辙。二女神之面容亦如双生般相似:弯眉上挑,鼻梁高挺,嘴小而饱满,皆为早期马拉造像特征。她们波浪长发如瀑,配戴着大耳环,如丝纤柔的衣裙垂下层层涟漪般的自然褶皱。鲁宾此难近母铜像始终被鉴赏家们视为尼泊尔艺术最杰出的珍宝之一,而此尊度母像之风格及典雅与难近母像如此相似,更见其珍贵。![]()
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有著名的十三世纪绿度母唐卡(1970.156),被视为纽瓦尔人于西藏创作的最精美的唐卡之一。二绿度母像之低垂的目光、柔和的躯干曲线与轮廓、头偏向其右及腰身左摆的姿态别无二致。修长而尖细的莲花瓣与突起的花蕊、连珠纹装饰的圆耳环、肩上的鬈发以及微微下倾、抚慰众生的特殊手势亦皆相同。在跨越各个时代与地域的众多度母造像之中,此尊绿度母铜像无疑为马拉王朝辉煌的艺术成就的写照,亦是无与伦比的完美之作。![]()
![]()
雪山神女帕尔瓦蒂为湿婆之妻,表征繁衍、爱情与忠诚。人们视其为完美的少女、妻子与母亲。帕尔瓦蒂头戴数个圆环构成之冠,右手姿态为拈花式,左手则自然垂下,身形颀长优美,“三折”姿灵动自然,胜过更为静止而僵硬的十二及十三世纪之朱罗后期作品。Dehejia曾在书中形容十世纪之朱罗时期帕尔瓦蒂像“身如柳枝,高挑纤纤,上身圆润饱满”。朱罗王朝早期之工匠们赋予了铜像罕见的优雅体态,彰显出高超的造像技艺与创造力。同时,此帕尔瓦蒂像所穿戴珠宝十分简洁,亦符合朱罗王朝早期之风格。Kunstzaal Van Lier《Sculptures indiennes de la collection C.T. Loo à Paris》, 1938年,编号5Anonymous,《Bulletin van de Vereeniging an vrienden der Aziatische Kunst (Maandblad voor de beeldende kunsten)》,1940年,期17 ,页63-64,图AH. F. E. Visser,《Asiatic Art in Private Collections of Holland and Belgium》,阿姆斯特丹,1948年,页193,图331《Kunstbezit van oud-alumni der Leidse Universiteit》,1950年,页62,图230“Sculptures indiennes de la collection C.T. Loo à Paris, Kunsthandel C. van Lier”,阿姆斯特丹,1938年9月3日至10月1日“Wat onze verzamelaars onlangs hebben verworven”,Museum for Asiatic Art, Stedelijk Museum,阿姆斯特丹,1940年2月“Kunstbezit van oud-alumni der Leidse Universiteit”,Stedelijk Museum de Lakenhal,莱顿,1950年6月Dr. W.M. Houwing珍藏,阿姆斯特丹,1940年前入藏![]()
在进入三世纪前,犍陀罗艺术的焦点已从叙事浮雕石碑转移到佛陀以及菩萨之像上。此尊佛陀像便为一例,遵循典型的犍陀罗风格而做,带有无比慈悲亦坚决之神情。以古希腊—罗马风格为基础,佛陀像长袍之衣褶垂坠之感十分真实而自然。佛陀螺发同样精细,自发际中央如波浪延伸开来。此像曾由德国演员Horst Werner Bucholz(霍斯特·布赫霍尔兹)在拍摄其主演的电影《Nine Hours to Rama》(1963年)期间入藏。Bucholz曾在电影《The Magnificent Seven》(1960年)中饰演Chico。Horst Werner Bucholz(1933-2003年),柏林,入藏于1963年前德国私人珍藏,Spink & Son, Zurich, L.T.D. 曾为此估价,1974年5月14日Galerie de Rhone,2007年6月2日,拍品146![]()
佳士得,纽约,1990 年 10 月 3 日,拍品 189这尊毗湿奴铜像显然备受珍爱,表面已被摩挲至光滑明亮,形成了熠熠生辉的美丽包浆。毗湿奴则呈现以颇具代表性的毗恭吒之形象,主面为寂静相之人面, 两侧则为狮面及猪面,后为一忿怒面。这尊铜像生动地展示了嘶吼的狮面与猪面,表征其化身筏罗诃及那罗希摩。毗湿奴手持莲花及贝壳,下垂的手自然落到两人性象征武力的小像上——女性加达德维,男性查克拉普鲁沙。大地女神出现在毗湿奴足间,令造像更富动感,座下另安坐一女性,或为供养人。八到十世纪间,毗恭吒毗湿奴之形象在克什米尔地区极为流行,其诸多石雕或铜像保存了下来。![]()
![]()
The Noble Silver Collection此珍藏之藏品将于邦瀚斯纽约之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3月22日)中的特别部分以及专场网上拍卖(3月14日- 24日)中隆重呈现。![]()
邦瀚斯同期特别策划呈现缅甸白银时代珍品“Noble Silver Collection”。此珍藏堪称世界范围内已知最精美、最完整的缅甸银器收藏,展示着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期间缅甸杰出的匠人们所打造的银器中的众多精品,规模壮观。这段时期则被称为缅甸白银时代。这种少为人知的银器艺术以高超的工艺及繁密夺目的装饰风格为特征。与其他亚洲的银器工匠不同,缅甸银器大多为其国内市场而制作,为传统的东南亚习俗——槟榔以及向寺庙献上供奉等活动而造。其中多件银器皆装饰有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以及佛陀本生故事中令人喜闻乐见的场景。“Noble Silver Collection”共有122件精美非凡的作品,大部分皆着录于近期出版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著作《 Burmese Silver Art:Masterpieces Illuminating Buddhist, Hindu and Mythological Stories of Purpose and Wisdom》(Owens着,2020年)。![]()
Claude de Marteau Collection 珍藏之精品将于三月亚洲艺术周期间展出。已故著名收藏家及艺术商de Marteau先生历经数十年,将印度、尼泊尔、西藏以及中原大地上辉煌的印度教以及佛教文明之瑰宝精心搜集,建立起跨越一千五百余年的独一无二的宏大收藏。Claude de Marteau对艺术众生未渝之热爱始于其青年时代的游历。他无师者相授,却成为备受尊崇的艺术商与西藏、尼泊尔、印度及东南亚艺术领域之顶级权威。正如其好友、策展人、知名东南亚、喜马拉雅艺术与文化学者普拉塔帕蒂亚. 帕尔博士(Pratapaditya Pal)博士赞誉其具有“卓绝之眼光,难以言诠之美学感受力”。Claude de Marteau 珍藏将于2022年及2023年亮相邦瀚斯巴黎及香港拍卖场。订阅邦瀚斯微信、视频号和小红书,了解更多拍卖内容。
拍卖日期
2022年3月22日
上午9点(纽约时间)
地点
纽约邦瀚斯 | 麦迪逊大道580号
查询
谭远卓
dora.tan@bonhams.com
![]()
![]()
![]()
文章转发自邦瀚斯Bonhams,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