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艺术品收藏当中,要论极致大宗,莫过于帝王的皇家收藏。今见之古物,但凡出自皇家旧藏者,必定是备受珍视,价值无量。今季纽约苏富比「艺萃流芳:吴权博士藏珍」专场(2022年3月22日)中所呈的一件青铜簋盖(编号1),颇有研究意趣,其有可能为北宋宫廷之旧藏、宋徽宗之遗珍。
本次专场中的簋盖与《宣和博古图录》中所录的一件器盖极为相似(卷17,页25至26)。《宣和博古图录》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皇家金石收藏图录的鼻祖,由宋徽宗敕撰,收录了当时北宋皇室在宣和殿所珍藏的大量青铜器,是中国金石学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旷世巨作。
本器若确为《宣和博古图录》所著之器,其价值将不可估量:
来源
1.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收藏
2. 北宋宫廷收藏,宣和殿藏珍
3. Hugues Le Gallais 阁下 (1896-1964) 收藏
4. 伦敦苏富比1958年11月11日,编号80
5. 吴权博士 (1910-1997) 收藏
6. 吴莲伯博物院,1968年至今,编号E.6.4
著录
宋代著录
1. 王黼等,《宣和博古图录》,宋大观(1107-1110)至宣和(1119-1125)年间,卷17,页25至26
2. 王俅,《啸堂集古录》,宋,卷2,页61
3. 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南宋,页121
现代著录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卷3,香港,2001年,编号3789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北京,2007年,编号03789
3.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9,上海,2012年,编号04667
本品簋盖无论从形制还是铭文均与《宣和博古图录》中的器盖(书中旧名「史张父敦盖」)极为相近。以下为《宣和博古图录》中刻版印刷与本器实物照片及拓片的对比。
(左)铭文刻版,《宣和博古图录》,泊如斋版
(中)本器铭文
(右)本器铭文拓片
存世青铜器若想确定为《宣和博古图录》中所载之器绝非易事。盖因此书年代久远,此类早期书籍多有不甚严谨之处。更为关键的是此书宋代原版今已不可见,目前所见者均为后世刻版,其对于器物、铭文的记载及图示与实物常有些许误差,此早已被学术界所公认。有时同一器物在不同的版本当中亦可见到不小的差异。此文将通过一些示例,尝构架出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从而为本簋盖或为《宣和博古图录》中所载之器的可能性提供一些参考。
以下为不同版本的《宣和博古图录》中史张父敦盖之铭文对比。通过对比,可见不同版本中的铭文在细节上都有明显差别,因其均为刻版印刷而并非实物拓片。
(左一)泊如斋版,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左二)于道南版,明崇祯丙子年(1636年),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剑桥,麻省
(右二)亦政堂版,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右一)四库全书版,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另见《宣和博古图录》中所著录的周节鼎(卷3,页15)。以下两个版本中对于该器器铭的记录更是大相径庭。
(左)泊如斋版
(右)亦政堂版
《宣和博古图录》中著录的小臣夌鼎(卷2,页14),同铭拓本可见于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1935年,卷3,页17),近时多认为同器。通过对比实物铭文拓本及《宣和博古图录》中的铭文刻版,我们不难发现后者并非是实物铭文的完全复制,其中多个铭字在细节上可见明显差别,并且刻版当中还多出了一个「赐」字。
拓本,《小校经阁金文拓本》
铭文刻版,《宣和博古图录》,泊如斋版
目前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已知存世北宋宫廷旧藏、并著录于《宣和博古图录》(卷1,页26)的青铜器为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成父癸鼎。此鼎曾见于重要展览《Possessing the Pas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1996年,页221,图版96。展览图录中,学者屈志仁在介绍此鼎时曾表示《宣和博古图录》(亦政堂版)所录器物的纹饰与实物常常存在一些细小差别(页220)。除纹饰上的差别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此鼎于《宣和博古图录》中所记的口径亦有误差,经过换算可知其比实物口径(16.5公分)小了约10%左右。
(左)成父癸鼎照片,《Possessing the Past》
(右)成父癸鼎线描图,《宣和博古图录》,亦政堂版
成父癸鼎铭文及记录,《宣和博古图录》,亦政堂版
另可参考一尊例(父癸尊),同录于《宣和博古图录》(卷6,页5)及《宁寿鉴古》(卷3,页20)。《宁寿鉴古》,「西清四鉴」之一,清乾隆帝敕撰,梁诗正、王杰等奉命编着,收录乾隆御藏宁寿宫之吉金。同器录于两书之中,其器形、纹饰及铭文细节处明显可见些许差异。另外,对比两书所录之器的重量,其数值在统一度量后亦相差了约35%左右。
父癸尊,《宣和博古图录》,泊如斋版
父癸尊,《宁寿鉴古》
除《宣和博古图录》之外,其他同时期金石著作当中也不乏差误之处。上海博物馆藏之厚趠方鼎,曾展于《吉金鉴古》,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芝加哥,2018,编号58。此鼎录于宋代的《续考古图》(卷4,页26),但书中的线描图明显错录。汪涛博士于展览图录中记「众所周知此书存在一些错误,此图或为错配,亦或作者在未见实物的情况下凭想象所绘」(前述出处,2018年,页97)。
厚趠方鼎照片及铭文拓本,《吉金鉴古》
厚趠方鼎,《续考古图》
点开小程序
浏览本场拍卖图录
纽约亚洲艺术周日程
现当代东南亚艺术
2022年3月21日
纽约时间上午11时
(北京时间下午11时)
艺萃流芳:吴权博士藏珍
2022年3月22日
纽约时间上午9时
(北京时间下午9时)
中国艺术珍品
2022年3月23日
纽约时间上午9时
(北京时间下午9时)
博古五千
网上拍卖
2022年3月18至29日
长按二维码
浏览各场拍卖详情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READ MORE)关注拍卖
文章转发自苏富比亚洲,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