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品藏|身为明代皇室后裔,他为何要用这方印?

  • 中国收藏杂志
  • 2022年2月28日08时





今天的微信推送,主角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朱耷——喜欢和关注中国传统书画的人们所尊称的“八大山人”是也。


八大山人的绘画,似乎总是有一种另类的“黑色幽默”在其中,他笔下那翻着白眼儿的鸟和鱼,让玩世不恭俗跃然于纸上。不过,如果你了解过他的身世背景,再面对这种表达时不但笑不出来,更多还会感受到一种心酸,即便时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


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引领着我们逐步地向深层次进行了解,去追根究底。


仍以八大山人为例,在古代绘画大师中,他所使用过的名号印鉴尤为多。钤印是书画鉴赏中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也正因为其蕴含着深厚的学问,往往一方看似平常的印章,搞不好就能牵扯出一段学界谜题。


比如八大山人的“个相如吃”,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八大山人“沉默”的真相


文、图|徐文宁

在中国古代绘画大师中,清代八大山人使用过的名号印鉴之多尤显突出。其中,“拾得”“何园”“忝鸥鹚”“个相如吃”这四种内容是画押与印鉴同存的。前三者皆被人们认为与禅宗有关,而针对“个相如吃”历来人们分歧较大。


八大山人印“个相如吃”


1694年,八大山人为退翁先生所作《安晚册》(日本泉屋博古馆)现存22页,其中“水仙”“瓶兰”“荷花”“荷花鸟”“葡萄”“枯木双鸟”“芙蓉”7页都用了这个“个相如吃”画押签署。同时,“个相如吃”四字白文方形印章在《安晚册》中也出现过两次。


八大山人为退翁先生所作《安晚册》引首。所谓“安晚”,即是安度晚年之意。


怎样分段


学界专家们对“个相如吃”中的“相如”,认为就是八大山人暗喻自己为史书中记载的西汉司马相如,同样患有口吃的毛病。知名学者萧鸿鸣在《八大山人印款说》中也采信了这种说法。


还有学者引证清人陈鼎《八大山人传》,认为八大山人是以不语来表达易代所带来的痛苦和愤懑。另外,有学者举清人张潮《虞初新志》所说的“合于心者与之言,不合于心者则沉默”,以证八大山人以“个相如吃”表达对社会的政治考量。甚至有学者继续依据八大山人曾在大门口题一个“哑”字,认为是故意张扬口吃的毛病,为达到不与清廷合作的目的。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这些推断臆想性大,并没有文献资料支持。


笔者认为,除了许多专家将“个相如吃”分为“个”“相如”“吃”三段格式外,还可以分为“个相”“如吃”的格式。如按三段式,“个”即朱耷、“相如”为司马相如,那“吃”无疑就是八大山人与司马相如共有的口吃毛病。但笔者觉得,“个相”也可能指朱耷的人生整体状态,“如吃”是“相”的结果,如同“吃”等同于“食”之意,佛门有“食不语”的戒律,因此“个相如吃”也许是守戒“不语禅”的意境。

清 朱耷《个山小像》
97厘米×60.5厘米
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此作是现存有关八大山人唯一真实画像,自1955年在江西省奉新县被发现后,便成为八大山人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上显示的诸多信息可证八大山人为明朝宗室九世孙。


“个”字由来


在朱耷的印章中,“雪个”是最早出现带“个”字的印章,约于1648年“戊子现比丘身”始,随后才逐渐衍生出“个衲”“个山”“个山人”“个相如吃”等不同形式、多层含义的印章和款识。


据曾亲晤八大山人于南昌北兰寺的邵长蘅在《八大山人传》中记:“八大山人初为僧,号雪个。”因此,“雪个”是八大山人的号无疑。八大山人出家之后曾主修曹洞法门,而曹洞宗所处的江西省宜黄县人说话喜用“个”,常以“个”作为说话的起首语,如“个样”(怎样)。所以,各类著作认为八大山人给自己取号“雪个”,是为了雪耻明亡之恨,若按宜黄县人的说话习惯,也就成了“雪恨个痛快”之隐意,以此印牢记甲申之变。


但笔者认为此类释读过于牵强,因为八大山人的老祖宗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没有参加农民起义军之前,当了9年和尚。朱元璋有一首《雪竹》传世:“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八大山人入佛门后,与老祖宗入皇觉寺境地相同,以老祖宗写的《雪竹》为号,以示血脉传承,这才是他取“雪个”的真意。


同时,“个”又具有朱姓下半部,显江山已破之象。在八大山人纪念馆藏《个山小像》上有彭文亮一诗题:“瀑泉流远故侯家,九叶风高耐岁华。”“瀑泉”是八大山人祖父朱多炡的别号,“九叶”指血脉关系,提示八大山人是江西南昌宁王朱权的九世孙。从八大山人珍视《个山小像》上诸友的题诗程度,又加钤“西江弋阳王孙”一印,可证八大山人是宗室的九世孙血脉。


朱多炡有“来相如”别号,被人释为“相如来世尊”,可见与司马相如无任何瓜葛。释读者为圆其说,还进一步阐述“来”的禅门要义为“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之意。如此一来,同样一个“相如”,在“个相如吃”三段格式的认知中却有了不同意义。


朱多炡改选来姓,一是借“来孙”之意(玄孙之子为来孙,暗示为朱权七世孙),二是“来”与“朱”字形相近;“相如”则解为等同、相同之意。清代诗人、戏剧家石庞(1670年至1703年)曾作《寄八大山人诗三首》,其中一首云:“守节西山歌采薇,佯狂真与世相违。百年泪涕双蓬鬓,万里乾坤一布衣。豫让旧传吞炭哑,汉阴终息灌园机。囊中幸有丹青在,麦秀青青往事非。”诗中描绘了八大山人的家国之痛,对其“遗老虽存已白头”的悲苦命运深表同情。这样一位以故国情怀为重的人,怎么能与汉代杨雄笔下嗤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司马相如是一类人?难不成仅仅因同有口吃毛病,就专为自己刻上一方印章,并且还用画押的方式再次强调自己与其为伍?


《安晚册·瓶兰》中有“个相如吃”画押,另外在此册“水仙”“荷花”“荷花鸟”“葡萄”“枯木双鸟”“芙蓉”等开中也有此画押。

“个相如吃”白文印章也在《安晚册》中也出现过两次。

闭嘴不语


综观八大山人在书画中所用花押,其形式之多、所用之丰富,较朱元璋、朱权、朱多炡等祖先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太祖御札中每札必有花押,其“后押字甚奇”“押同”“押字半寸”的现象,以及朱权“和中”字花押,这给后世理解八大山人书画中“个相如吃”“三月十九”等花押,具有很大的传承性。


八大山人虽然未曾与祖父朱多炡见面,但朱多炡是当时诗书画名家,在弋阳王府内生活了19年的八大山人耳濡目染之余,自当注意到祖父的作品和事迹。因此朱多炡的别名“来相如”对八大山人的“个相如吃”的画押及印章在使用意义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遗传基因可溯源性。


那么“个相如吃”与“来相如”有何相通之处?我们不妨从另外一方意味深长的八大山人口齿印来分析一下。这方印始于他60岁(1685年)时,有加框也有无边框,今所见者有八种之多,彼此之间形状略有差异。按画押字形拆析,这些印章可以识作“八大山人”“一仙”“一山人”“山人口如扁担”。当年谢稚柳先生就认为此印形如咬齿状,上下齿咬合的一横线,如一根扁担横在口中。其意如八大山人的另一方“口如扁担”印文。“口如扁担”的意思是把嘴紧闭得像一根扁担一样,这种闭嘴不言的神态,就是“不语禅”。


八大山人还有一方“口如扁担”白文印,意思是把嘴紧闭得像—根扁担—样,这种闭嘴不言的态度也能反映出他当时的心境。


从1681年至1684年(56岁到59岁期间)用“口如扁担”印对“不语禅”的实践中,能看出八大山人的“个相如吃”花押印鉴和“口齿印”,也都具有不以语言、知识、理性来分析这个世界,而是用生命来感悟这个世界的特性。据顾元庆《云林遗事》倪珊中载:元朝画家倪云林,力避权贵,为此惨遭报复毒打,但倪始终不发一声。此后,有人问倪何以既不争辩也不呻吟,倪曰:“一开口就俗了。”八大山人的“个相如吃”也是用心同理,山人的“吃”以“食不语”的方式,而不是口吃的疾苦,述说着一种意味深长的沉默。


由此可见,八大山人的“个相如吃”的“相如”,是继承了祖父朱多炡“来相如”在皇室血脉上的阐述情愫。而八大山人的满腹不平,只能借佛门戒律“食不语”,以“吃”进的方式表达他受压抑求舒泄的感受。




《安晚册》中的“山水”(上)、“双鹌鹑”(下)两开中使用了一方意味深长的口齿印,形如咬齿状,上下齿咬合的一横线,如一根扁担横在口中。此印始于八大山人60岁(1685年)时,有加框也有无边框,今所见者有八种之多。



编辑:王菁菁 校对:子毅


本文节选自2022年2期《中国收藏》
欲知更多详情
请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当期杂志


《中国收藏》2022年2月刊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
前往微店购买

关注“中国收藏杂志”视频号
·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



《中国收藏》杂志

2022年征订来啦!


它们将带给您——
多重享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收藏夜话》音频及视频号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有趣有料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创造无价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一点也不贵。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688 订阅热线11185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