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苏富比纽约荣幸备至,隆重呈现金石界著名青铜重器——虢季氏子组壶。本壶雄浑古朴,气韵磅礴,为大名鼎鼎西周虢国之宗彝,来源著录极佳,世之名器,千古之吉金。
此壶自清末起即已深受无数金石大家珍视及推崇。据载其于清代陕西凤翔出土,极有可能于乾隆末年已出,先后为清末鉴藏大家吴云(1811-1883)、李鸿裔(1831-1885)及邹安(1864-1940)珍藏,身世无比显赫。清末至今,本壶及其铭文之著录多达三十余宗,经中外学者大量引用研究,近年市场所见青铜器罕有出其右者。
本壶著录
1.吴云,《两罍轩彝器图释》,1872年,卷7,页4及5(器图及铭图)
2.吴云,《两罍轩藏器目》,1895年(器记录)
3.吴大澄,《愙斋集古录》,1896年,卷14,页10(铭拓)
4.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1899年,卷13,页19(铭图)
5.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表》,1914年,表3,页20(器记录)
6.邹安,《周金文存》,1915年,卷5,页50(铭拓)
7.邹安,《双王鉨斋金石图录》,1916年,卷4,页6(器图及铭拓)
8.下中弥三郎,《书道全集》,东京,1931年,卷1,页198上(铭拓)
9.罗福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1933年,卷4,第6页(器记录)
10.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1935年,卷4,页85(铭拓)
11.柯昌泗,《谧斋金文拓本》,1931至1941年,胶州柯氏手写黏拓本(铭拓)
12.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1934年,卷5,页31(器记录)
13.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东京,1935年,图编,图185,录编,页231(器图及铭拓)
14.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卷12,页16(铭拓)
15.福开森,《历代著录吉金目》,1937年,页218(器记录)
16.容庚,《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图729(器图)
17.白川静,《金文通释》,东京,1964年,卷4,页61(器图)
18.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台北,1977年,册下,页441(器记录)
19.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北京,1981年,页303,编号5244(器记录)
20.《古文字研究》,北京,1982年,卷7,页155(器论及)
21.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1983年,编号5748(器图及铭拓)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1984年,编号9655(铭拓)
23.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北京,1986年,附件2,页517(器记录)
24.李丰,〈虢国墓地铜器群的分期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北京,1988,期11,页1042(器论及)
25.吴镇烽,《陕西金文汇编》,西安,1989年,卷下,页690(铭拓)
26.唐复年,《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器影集》,北京,1993年,第109页,编号365(器记录)
27.王斌编,《虢国墓地的发现与研究》,北京,2000年,页30(器论及)
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font-size: 14px;">2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卷5,香港,2001年,编号9655(铭拓)
29.《郭沫若全集》,北京,卷7,2002年,页119及620(器图及铭拓)
30.吴镇烽,《金文人名汇编》,北京,2006年,页379(器论及)
31.梁宁森及郑建英,《虢国研究》,郑州,2007年,页95及96(器及铭论及)
32.刘雨等,《商周金文总著录表》,北京,2008年,编号10549(器记录)
33. 霍彦儒、辛怡华,《商周金文编:宝鸡出土青铜器铭文集成》,西安,2009年,编号662(铭拓)
34.莞城图书馆编,《容庚学术著作全集》,北京,卷8,2011年,页386(器图)
35.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2012年,卷22,编号12351(器图及铭拓)
36.田率,〈浅谈虢季氏家族青铜器兼论西周晚期卿权〉,《四川文物》,成都,编号2,2013年,页58(器论及)
37.张天恩,《陕西金文集成》,西安,2016年,卷7,编号0730(器图及铭拓)
本壶铭拓片录于吴大澄,《愙斋集古录》,1896年,卷14,页10
壶内颈铭十七字(重文二):「虢季氏子组作宝壶子子孙孙永宝其用享」。「虢」即虢国,「季」为族氏,「子组」为作器者名,此篇铭文记载虢国之季氏子组制此珍贵壶器,期盼子孙后代永远珍享。
本壶铭拓片
虢国在西周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诸侯国,其国君与周王室血脉相连、位高权重。历史文献中曾出现过五个虢国名称:西虢、东虢、南虢、北虢以及小虢。西虢及东虢封立于西周初期。周武王克商之后,分封同姓诸侯,西虢及东虢便在其中,属于两个至关重要的姬姓封国。其在地理位置上于东西两侧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周王朝疆土起到了保护屏障的作用。西虢位于雍州,今陕西省宝鸡一带,东虢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二虢国君分别为虢叔及虢仲,乃周文王之兄弟,武王之叔父。虢叔、虢仲在周文王时期官至卿士,即周朝最高官阶,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之职。虢叔并还曾担任武王以及周公的老师。
西周末期,猃狁(即犬戎)侵扰周土。为避猃狁之患,西虢东迁至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地区),其地处黄河以南,同时其迁地亦包括大阳(又称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地区),位于黄河以北。因此历史文献中出现了南虢、北虢之称,实均为西虢国,东迁之故耳。而西虢东迁之后,原寳鸡故地仍存有一国,史称小虢。公元前767年,东虢为郑国所灭,公元前687年,秦武公收小虢,公元前655年,南、北虢国为晋国所灭,至此这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强大封国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图729
虢季氏是虢国当中的一个重要氏系,为西虢开国国君虢叔氏之分支。虢季氏一族于西周中至晚期尤其活跃,获周朝天子任命军中要职,保卫王朝。目前已知与本壶同组器另有八件,包括三鬲、三簋、一卣及一盘,铭文皆近同,其中几件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另有几件下落不明,仅见拓片存世。本壶为此组器目前市场上唯一可流通者,价值无量,弥足珍贵。
吴云画像
本壶最早著录见于吴云《两罍轩彝器图释》。吴云,号平斋,安徽人,曾任苏州知府,退任后居苏州,建「听枫园」,寄情园艺,鉴藏书画,纳藏逾百件高古青铜器,其书斋「两罍轩」即得名于他收藏的一对重要青铜罍。吴云与其他重要金石鉴藏家如潘祖荫(1830-1890)、吴大澄(1835-1902)、陈介祺(1813-1884)及李鸿裔等相交甚好,经常见面或通信,讨论及交换藏品。据《两罍轩彝器图释》记,吴云将本壶及一件商代立戈父丁彝赠予李鸿裔(号眉生)。而吴云从李氏处则获得过一件鸮首提梁壶。该提梁壶后入不言堂坂本五郎收藏,并曾上拍于苏富比纽约「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青铜鸮壶」,2014 年 3 月 18 日。
关于虢季氏子组壶的更多详细信息
以及相关讨论文章
敬请期待苏富比纽约春拍图录
纽约亚洲艺术周
拍卖详情将陆续公布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转发自苏富比亚洲,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